English News

About Me

我的相片
e-mail/msn b7302139@yahoo.com.tw

最新文章

Label Cloud

追蹤者

Alone Again ,Naturally - Gilbert O'Sullivan

Amadis 於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下午4:00 發表


In a little while from now,
If I'm not feeling any less sour
I promised myself to treat myself
And visit a nearby tower,
And climbing to the top,
Will throw myself off
In an effort to make it clear to who
Ever what it's like when your shattered
Left standing in the lurch, at a church
Where people 're saying,
"My God that's tough, she stood him up!
No point in us remaining.
May as well go home."
As I did on my own,
Alone again, naturally

To think that only yesterday,
I was cheerful, bright and gay,
Looking forward to, but who wouldn't do,
The role I was about to play
But as if to knock me down,
Reality came around
And without so much as a mere touch,
Cut me into little pieces
Leaving me to doubt,
All about God and His mercy
For if He really does exist
Why did He desert me
In my hour of need?
I truly am indeed,
Alone again, naturally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more hearts
Broken in the world
That can't be mended
Left unattended
What do we do? What do we do?



Now looking back over the years,
And what ever else that appears
I remember I cried when my father died
Never wishing to have cried the tears
And at sixty-five years old,
My mother, God rest her soul,
Couldn't understand, why the only man
She had ever loved had been taken
Leaving her to start with a heart
So badly broken
Despite encouragement from me
No words were ever spoken
And when she passed away
I cried and cried all day
Alone again, naturally
Alone again, naturally
繼續閱讀全文 Alone Again ,Naturally - Gilbert O'Sullivan

莫拉的雙生

Amadis 於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上午10:56 發表




前陣子有人跟我推薦"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對於一直處在心理低潮的我而言,即使花錢圖個心安也要買來看看,上博客來網站剛好看到這本小說打66折,就順便買了,沒想到當下的力量兩個禮拜還看不到三分之一,莫拉的雙生只花兩個晚上就看完了。

莫拉的雙生前半部氣氛鋪陳的還蠻不錯,尤其作者是一個醫生,描寫人體構造還有法醫解剖的情節非常細膩寫實,只不過後面謎底揭曉的時候,有點不夠刺激,翻到最後一頁結束的時候,心理想,啊....怎麼這樣就沒了。也許作者就是要一貫堅持理性的邏輯思考,她不是要描寫抽象的變態犯罪心理,反而藉由用關在監獄裡裝瘋賣傻的囚犯,還有不關心正義純粹只是渴望研究病態心理帶來利益的心理醫師,來闡述她對犯罪的想法,如同書中的女主角莫拉一般,血液中犯罪的基因只是假象,犯罪的重點還是在於動機,而不會只是單純的反社會人格或是遺傳等因素,雖然我喜歡這種比較平實理性的描述手法,不過這個故事的架構還是鬆散跟虎頭蛇尾就是了。
繼續閱讀全文 莫拉的雙生

加入OPEN醬行列

Amadis 於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下午1:24 發表
這三個月,在股市頗有斬獲,當然要歸功於大盤從二月底4500點以來急漲2000多點的大反彈,中間換了兩檔股票操作,三月買業績逆勢上揚的聯發科,抱了快兩個月,五月在成功嶺教召時,遇上台股大噴出,還跑去打公用電話下單,獲利35%出場。空手了一個月,六月轉進有MOU題材的金融股,不過介入時其實已經漲了一段,買的是落後發動的二線金控股,選了當時還低於淨值20%的永豐金,運氣很好,剛好市場釋放出永豐金要參股華一銀以及陸資參股二線民營金控的消息利多,獲利25%出場,總結這一波總獲利是58%,總算回復到去年次貸風暴後歸零膏之後的資金水位。 台股除權息季節又到了,身為無業遊民,總是期待這個可以讓我每年都享受到退稅的時機,剛好今年統一超商改變全面配現金的政策,改配發1.36元的股票股利跟2.04的現金股利,以買進價位來看,殖利率大概是4%,加上營所稅扣繳稅率25%可以到5%,權息值大概是1.3萬,希望可以順利填權,大概要漲15%左右,以統一超的溫吞走勢來看還真的蠻拼的Orz,從現在開始要拋棄全家,每天去7-11光顧,貢獻一點心力XD
繼續閱讀全文 加入OPEN醬行列

物價最高的國家在哪裡?

Amadis 於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下午4:17 發表
物價最高的國家在哪裡?

* 2009-04-19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

 過去大家印象中物價最貴的國家是日本,但依去年世界銀行所推計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簡稱PPP)卻發現日本並非第一,在金融海嘯前,冰島才是全球最昂貴的地方,其物價水準比日本還高出30%。

 PPP的概念很簡單,也就是全然相同的商品如果在美國賣1美元,在日本、韓國、台灣到底賣多少錢?依世銀的估計,2005年在美國1美元買到的商品,在台灣要花19元台幣、在日本要花130日圓、在韓國要花789韓元;但事實上同一時點的匯率是:1美元可兌換32元台幣、110日圓、 1,024韓元、。

 19元台幣、130日圓、789韓元和1美元等值,此即所謂購買力平價指數,而32元台幣、110日圓、1,024韓元是在匯市實際折換的結果,也就是匯率。以台灣而言,美國人拿1美元換了32元台幣,但買一個和1美元等值的東西只須花19元台幣,豈不樂哉;以韓國而言,在匯市上每1美元可以換得1,024韓元,實際上要買一個和1美元等值的商品也只要789韓元,這當然也是令人快樂的事;但美國人到日本就不會那麼快樂了,因為和1美元等值的商品要價130日元,而外匯市場實際換得的僅110日元,1美元在日本的購買力大約打了八折。

 貴不貴 匯率是關鍵

 這樣看來,一國的東西貴不貴,匯率極為關鍵,而以PPP除以匯率即為各國相對物價水準。以美國為基準值100,低於100即代表物價比美國便宜,高於100即代表物價水準比美國來得高,以台灣為例,以19除以32得到60(60%,以指數型態呈現故略掉%),南韓以789除以1,024得到77,日本以130除以110得到118,同樣的方法算出香港是73、新加坡65,顯然在四小龍裡,台灣的物價水準是比較低的,以台灣60與日本的 118比較可以發現,拿著美元到台灣可以買到的東西幾乎是日本的兩倍。

 物價最高 首推冰島

 過去我們到大陸旅遊時會發現,大陸的東西真便宜,同樣的錢在台灣只能吃麥當勞,但到大陸卻可以到不錯的餐廳享用牛排套餐。依世銀推計,2005年大陸的相對價格指數為42,比台灣便宜了30%。

 根據世銀推計,2005年世界上物價最高的國家首推冰島,相對價格水準達154,丹麥142,瑞士140,在這些昂貴的國家生活,表面上領的是台灣部長級的薪水,但實際購買力卻僅是台灣中學教師的水準,這樣看來,所謂的高所得國家,有時也僅有表面的風光而已。

 薪水高 僅表面風光

 像冰島,在金融風暴前人均所得曾高達54,975美元,但依PPP折算僅剩35,630,全球排名由第3驟降至第11,而台灣經PPP折算後由15,674美元升至26,069美元,全球排名由35提升至28,這說明從實際享有購買力的角度來看,國人的所得已和義大利、紐西蘭、西班牙等部分OECD國家並駕齊驅。

 購買力平價是極佳的概念,但須注意的是,這項指數並非放諸四海皆準,會隨著各編製單位所選取的一藍子貨品的不同而有些許出入。PPP的概念經常以大麥克漢堡在世界各地的售價來比喻,但真要編製PPP時所要選擇的一藍子貨品可不能只有漢堡一項,大約得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上百個項目群,這顯然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歷來國際貨幣基金、世銀、OECD、IMD、WEF皆有編製的經驗。

 經濟發展 以民為本

 經濟發展的目的,本是為了提高民眾的幸福,而非以全球所得排名來炫耀,但是,近年包括台、韓等許多亞洲國家,皆以提升人均所得到2萬、3 萬美元為施政目標,看看冰島這個曾是全球所得第三高的國家,贏得多少世人的讚嘆,但如今安在哉?表象的高所得真值得政府如此癡狂的追求嗎?冰島的經驗已說明了一切。

 白居易說的好:「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大自然的道理如此,虛妄的經濟現象也總有現出原形的一天。
繼續閱讀全文 物價最高的國家在哪裡?